Search


澎湖今年馬糞海膽的採捕期延後限縮自七月一日開始,但在澎湖人人皆知「還沒開放採捕之前,馬糞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澎湖今年馬糞海膽的採捕期延後限縮自七月一日開始,但在澎湖人人皆知「還沒開放採捕之前,馬糞海膽早就已經被採光了」。

學界將「海獺」列為海膽天敵,但事實上,海膽真正的天敵是人類,人類不但專食用海膽的生殖腺,甚至還當作紀念品出售。即使數年前澎湖馬糞海膽已在海洋保育志工隊的調查下,發現瀕臨滅絕的趨勢。

從日本食用鮪魚的經驗中,我們看見人類不停的重蹈覆轍,總是從最高等、肉質好吃的物種開始無止盡的吃,吃光了就往下一個等級吃,每一個「次等扶正」的過程都必經一次的價格哄抬,因此形成了「滅絕的惡性循環」;試想如果澎湖馬糞海膽真的滅絕之後,下一個換誰呢?

海洋保育志工隊的前輩陳盡川大哥所說,「當前僅僅將捕撈期縮短,在海膽數量尚未回復到基量前,即開放撈捕對復育的成效不大,因為一旦開放後,大部分的海膽又會再度被撈捕;是而政府應該重新審視復育計劃,也必須加強對於禁捕的規範」。

澎湖馬糞海膽如果滅絕了,沒有人會是贏家

人類食用海產的歷史淵源流長,可以說是我們文明中必會面臨的消費,正因為如此,我們更有必要了解海產從海底到餐桌之中的各個環節,也唯有如此,「海洋永續的價值」才會被社會擺放在第一順位,這已經不是馬糞海膽單一物種面對的課題,而是整個海洋文化必須正視的挑戰。

澎湖馬糞海膽的問題就像年金改革一樣,本質是「資源分配的不均」,直到崩盤的時候才試圖要救起;但筆者想提醒政府該「壯士斷腕」,日本沖繩古宇利島自2013年連續三年禁採,並持續追蹤海膽復育數量,待海膽數量恢復到一定基數後,才開放採撈,這是澎湖可以學習的保育政策。

正如同海洋保育志工隊的前輩陳盡川大哥所說,「當前僅僅將捕撈期縮短,在海膽數量尚未回復到基量前,即開放撈捕對復育的成效不大,因為一旦開放後,大部分的海膽又會再度被撈捕;是而政府應該重新審視復育計劃,也必須加強對於禁捕的規範」。

#澎湖青年陣線 #澎湖馬糞海膽 #海洋永續的價值 #海洋文化 #資源分配的不均
#保育政策 #海洋保育志工隊 #復育成效 #禁捕規範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寫寫農藝老故事,探索農業新知識。 一枚小螺絲釘,努力讓普羅大眾也能?
View all posts